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贵州武状元曹维城考试过程 (图)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贵州武状元曹维城考试过程 (图)
发布时间:2012-08-28        浏览次数:1088        返回列表
           曹维城,字价人(价读介,价人,谓卿士披甲掌握军事者)。生卒年月不详。籍贯,因维城与其子曹石为官卸职后,均居住贵阳,直至逝世,故《民国贵州通志》称之为贵阳人。近来有学者从贵州《平越直隶州志》及今《福泉县志》中发现,曹维城之父曹元肃系康熙十二年癸丑科武进士,平越(今福泉县)人,因而写文章更正,称曹维城为福泉人。笔者认为,说曹维城是福泉人或贵阳人均有道理,但不应偏废,可写为:原籍(或祖籍)福泉,定居(或落籍)贵阳。一般写历史人物传记,常有这种事例。

贵州武状元

    维城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以武举人身份进京会试,考取一甲第一,成为自唐代女皇武则天开创武举考试到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科举制度止,凡一千二百多年间贵州仅有的一名武状元。

    维城考起武状元后,朝廷授以副将职。清代军制;汉兵用绿旗,称绿营兵。全国分36个镇(相当于军区),驻每个镇的绿营兵叫镇标,标相当于师,由总兵官掌辖,标之下设协,相当于旅,由副将统领,协之下还有营、汛两级。维城任副将的驻地在云南。

    维城有子名曹石,系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武进士。维城卸职后与其子曹石住居贵阳城南(今南明区邮政大楼北侧巷内),今称曹状元街。昔日的“曹状元府”,早在民国时期即已遗迹无存。

    一举成名 来之不易

    维城在京考取状元的消息传来,黔人为之庆幸。盛赞他武艺高强,兼有文化根底,故能获此殊荣。但武状元考试要通过哪些体育竞赛项目,录取标准如何?却鲜为人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直至今日也很少有人了解。

    因为武状元考试与文状元不同,文状元考试有试帖(试卷)、八股文、策对等书面文字留传,而武状元考试,主要是体育动作,当时又无录像机之类将其动作摄下,因此,局外人要了解武状元殿试项目的成绩,确实不易。

    为探寻武状元考试项目及录取标准,笔者从《大清会典》及有关资料中,查到了武状元殿试项目及录取标准,可供参考。

    殿试分武场、文场。先考武场,后考文场。武场考试项目有马射、步射、挽弓、舞刀、掇石等。这些项目分三场举行。

    第一场考马射 即骑在马上射箭,又称跑马射箭。射靶为大如酒杯(直径约5厘米)的一个圆形毡球。考生与靶相距35步,古以每步6尺或8尺计算,若以8尺计,为280尺,约合今90米。考生站在距靶90米的起跑线外,一声炮响,飞骑纵马进入线内,连发三矢,必须射中一矢。纵马三次,发九矢,以中三矢为合格。

          第二场考步射 目标是一幅高七尺、宽五尺的布或皮做成,挂在树桩上,叫“树大侯”“侯”的中间叫“鹄”,鹄的中间有一个宽二尺的正方形,叫“正”,“正”的中央叫靶心,六寸见方,(相当于18厘米四边相等的正方形)。考生站在80步(约240米)以外,作好准备,一声炮响,挽弓跑步向靶心射击,连发三矢,以二矢为合格。

    上述马射、步射所以采取跑马、跑步进行,重在训练能于实战中发挥作用的本领。与今日国际体育运动中的射箭比赛,采取固定在一点上进行立射、卧射不同,在距离方面,男子最远为90米、女子最远为70米,两者最近为30米,有伸缩余地。由此可知,考武状元射箭的难度,并不低于今日体育比赛射箭的难度。

    第三场考技勇 技勇包括以下三个项目:

    (1)挽弓 弓为竹制,但以铁条为胎做成,故弓很硬,分120斤、180斤、240斤三种,考生必须使出上述力量,才能开满弓。取录标准,以能开满两种弓力者为合格。

    (2)舞刀 分单刀、双刀、长柄大刀三种,大刀分重80斤、100斤、120斤三级。刀法有辟、斩、撩、挂、扎、刺、扫、架、腕花、背花等。考生须分别手执上述三种刀,舞出各种花样,尤其是舞120斤重的长柄大刀,要求刀尖不能拂地(触地),拂地则不合格。

    (3)掇石 谓用双手举起重石,犹今体育比赛中举杠铃。石重分100斤、250斤、300斤(每两斤约合一公斤),能举起其中二项者为合格。

    以上武场考试完毕,合格者可参加文场考试。

    文场考试分策与论,策是策问,论是评论。策问是由考官提出有关经义、治国安邦等问题,考生写出献言、献策的文章。评论是考官提出有关时事、社会问题等,考生写出建议改进的文章。

    殿试完毕,评出一甲、二甲、三甲进士,一甲只取三名,二甲、三甲人数不定。并由皇帝亲临考场,用笔点出一甲三名中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考取二甲者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者称“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在宫廷举行,故称殿试,也称廷试。参加殿试的生员,是来自各省的举人。他们在各省(乡试)考取举人后,进京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会试,会试取得贡士资格后,才能参与殿试。

    武林世家 三代进士

    曹维城能考取武状元,有其主观努力的一面,也有接受客观教育的一面,对他进行教育的不是外人,而是他的父亲曹元肃。元肃武功深厚,曾于康熙十二年考取武进士,他对维城期望甚殷,要求极严,辅导教诲,从不松懈。维城又能刻苦钻研,终于练就了浑身本领,且自幼好学,喜读诗书,文武两手都有准备,因而在殿试中一举夺魁,较之考取武进士的父亲,更胜一筹,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维城考取武状元后,对其子曹石的教育培养不仅特别重视,而且要求更严。俗云“父望子成龙”,他期望曹石学有成就,能传薪继火,保持曹家“进士第”、“状元府”的荣誉。曹石也不负其父教导,学习十分努力,学文、学武都进步很快,在乡试考取武举人后,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上京会试,终于考取了武进士。他不仅武功好,文学方面也有成就。据《黔诗纪略后编》载:曹石“尝受诗法于周宫詹渔璜”(宫詹,宫廷设詹事府,其官称詹事,谓周渔璜曾任詹事,贵阳人,康熙时考取进士,擅长写诗)。曹石著有《秋烟草堂诗稿》三卷传世。

    曹维城因文学根底厚,卸职后,闲居贵阳,与朱文、吴中蕃、潘德征等文士交好,常以诗文酬和·故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说“维城虽武人,能诗”。《黔诗纪略·后编》也称维城“善画能诗”。其画今已失传,其诗在《黔诗纪略·后编》中,还可查到两首,题名《初秋登黔灵山赠瞿脉上人》:

    “居与佛庐近/探幽不厌频/开来天外寺/隔断世间尘。檐敞风烟细/窗虚景物新。/白云常住处/从尔问禅真。”

    “黔山精舍好/相对有名僧。道悟无生妙/禅参最上乘。茶煎涧中水/香霭佛前灯。/不许尘凡到/云岚护几层。”

    曹石考取武进士后,朝廷授以他的官职,据《黔诗纪略·后编》载:“以侍卫官副将”。即曾经当过御前侍卫,后来又官副将。父子都任过副将,全凭本领,不靠缘。

    曹氏一门三个武进士,其中一人还中了武状元,堪称武林世家,千载难得。

           质疑 待考

    曹氏祖孙三代家世的大概情况已如上述,可惜他们的生卒年月,每人活了多少岁,尚未查到。他们考取武进士,武状元时,各有多少岁,也未查到。只知他们考取的时间分别是:

    曹元肃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武进士

    曹维城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状元

    曹石 雍正二年(1724年)武进士

    但是,曹元肃考取武进士时是多少岁?曹维城考取武状元时是多少岁?曹石考取武进士时是多少岁?尚缺资料证实。

    有人根据曹维城的好友朱文写的一首题为《曹价人状头(状元又称状头)招饮,以诗见嘲,因和之以诗》,其开头四句云:“我爱曹公子,风流多蕴藉,二十夺状头,三十称诗伯”。误认为诗中所云“二十夺状头”,就是说曹维城是二十岁考取武状元的。这不可能。因为维城之父元肃是康熙十二年考起武进士的,其间相隔三十年。若是元肃考取时,维城只有一岁,那么,三十年后也应是三十岁了,不可能是二十岁考取武状元。因此,维城考取武状元时是多少岁,尚不可知。

    朱文诗中又说维城“三十称诗伯”,这里所谓的“伯”,是旧时对文章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诗伯”是说维城三十岁时在诗友中就称得上表率,此说也不准确,因为维城与朱文、吴中蕃等交好,成为诗友,互相写诗酬和,应是维城卸职后,住居贵阳时才有此种闲情逸致。当时的维城不可能只有三十岁而是四五十岁的晚年了。

    因此,上述令人质疑的问题,尚有待学者专家进一步考证。
 



(作者:贵阳文史   王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