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沉睡的"文化富矿"到文化繁荣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沉睡的"文化富矿"到文化繁荣
发布时间:2012-01-28        浏览次数:825        返回列表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召开的“弘扬时代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上,一个“文化兴州”的高远思路振奋人心。这个堪称“歌舞天堂”、“自然生态博物馆”的“心灵家园”,沐浴着文化自觉的春风,实现了由沉睡的“文化富矿”到文化繁荣的华丽转身。

  到贵州旅游,除了黄果树大瀑布、遵义会址外,很多都会选择去黔东南,领略那里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黔东南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也曾被赞为“以美丽回答一切”。

  黔东南的美,在迷人的民族风情。3万多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栖息着苗、侗、汉等33个民族,“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苗族“飞歌”高亢激昂、热情奔放,侗族大歌曲调多样、美如天籁。一年之中有各类节日200多个,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

  黔东南的美,在精巧的民族工艺。巍然屹立于侗寨之中的鼓楼形如宝塔、气概雄伟;苗族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美、璀璨夺目;刺绣色彩明快、想象丰富。

  ……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该州共有52项、68个保护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类“国家级艺术之乡”23个。

  除此之外,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已有2000多年历史,还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十一五”以来,黔东南州在建设“工业强州”的同时,提出“旅游活州”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度沉睡的“文化富矿”转化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该州还连续举办“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创作了一批以黔东南为题材的歌曲、影视剧,打造了《仰阿莎》、《古韵镇远》等一批精品舞台剧,进一步宣传推介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各县市纷纷围绕本县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介重要的景区景点。

  黔东南州还以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敲门砖,走向世界。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多声部苗歌、反排木鼓舞、锦鸡舞等民族歌、舞先后赴欧洲、东亚、美洲等地区文艺交流演出300余场,进一步扩大了黔东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推动了黔东南州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该州旅游产业以每年超过44%的速度迅猛增长。今年前11个月,该州共接待游客2159.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7%和68.6%。

  在加速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黔东南州不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十一五”以来,该州实施了“4个100”工程,即:每年选拔100名民间优秀的民族人才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使之成为高级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每年对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人才给予补助;对100幢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典型建筑给予保护;对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给予保护。

  银饰加工、刺绣等传统民间工艺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也有长足发展。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侗寨、台江县施洞镇等地,集聚了一大批农民和城镇居民从事民族工艺产业,成为国内外行业内著名生产批发交易市场,还有的工艺品远销世界各地。据了解,该州目前专业从事银饰加工的家庭就超过6万户,每年创造的产值在10亿元以上。

  该州每年有1000余人长年在外地表演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普遍月薪超过千元,最高的超过万元。许多村民因此脱贫致富,成为文化致富工程的典型。

  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还成为黔东南州对外开放的媒介。2007年,该州与华侨城签署合作协议。目前,落户黔东南州的中国苗侗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签约130个亿。中国银饰博览城、刺绣园、贵州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已达成过百亿元的意向性投资协议。

  其中“中国凯里银饰博览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保护开发利用”、“黎平侗族大歌山水实景演出”等3个项目,还被列为贵州省2011年的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

  该州还与西班牙达成协议,双方将合资打造“东方斗牛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让黔东南州倍感振奋。

  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告诉记者:“未来一段时间,黔东南州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推动我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更醉人。”

  在品牌打造上,该州将争取把“原生态黔东南”品牌纳入“多彩贵州”品牌体系,启动民族服饰地理标识认证工作,举办一批民族原创歌舞、服饰表演大赛、展演活动。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上,黔东南州将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世界目的地”为抓手,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大型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带动发展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特色乡镇村寨。

  各县也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从江县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保护地,该县宣传部长李峥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侗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宣传力度,打造侗族文化品牌,通过加强侗族原生态文化与旅游、特色农业、城乡建设、餐饮、演出经营的融合,积极培育侗族大歌文化产业。

  红色黎平将更加突出红色文化的核心地位,构建多元红色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成熟活跃的红色文化市场中,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区域性红色文化中心。

  雷山县则进一步促进原始古朴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和“中国苗族文化中心”的旅游品牌,推动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中国经济网 王新伟 吴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