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猪饲料与猪肉价格变动背后的经济规律分析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猪饲料与猪肉价格变动背后的经济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2-01-24        浏览次数:923        返回列表
注:为了搜索与阅读的便利,我们将文章标题与文章段落作了变动。

虚拟经济到实物经济——猪肉价格变动背后的经济规律分析

            先回顾一个画面:2007年5月25日,开市后的A股市场,农林牧渔板块一片通红,生猪、粮食等农业上市场公司股价坚挺上扬,未受大盘宽幅震荡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猪肉价格从2006年7月的每公斤7元涨到次年6月的每公斤16元。于是一个论断开始在经济界流传——持续放大的资金流动性带动了中国资产价格的重估和暴涨,接下来将波及消费品价格。结论是:从虚拟经济再到实物经济,可能成为新一轮通货膨胀路径。

  被价格放大了的养猪产业链

  养猪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总是受供求环节的波动影响而产生价格浮动的产业。价格相对稳定时,产业链条在每个循环周期内平衡运动,产业环节简单,无非是生产饲料——养猪——销售几个环节。但是,一旦价格产生巨大浮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就都被放大了。

                有一种“市场决定说”:零售肉价一个月涨了一倍,是因为批发肉价大幅上涨;批发肉价大幅上涨,是因为生猪的收购价在猛涨;生猪收购提价是因为养猪户大幅度减少,生猪猪源紧张;养猪户的减少,是因为养猪户的比较效益降低。在这里由于价格上涨原因使养猪产业链中仅销售一个环节就被变成了零售——批发——收购——猪源四个环节,还没有包括养猪、饲料生产及饲料生产之前的玉米生产、种子、化肥、农业劳动力投入等环节。

          产业链的拉长必然增加成本和利润,而产业链的放大则会使影响猪肉价格因素的外延无限扩大,甚至扩大到除农业本身之外的上游、下游范畴,包括种植业(玉米)、商业、流通、工业(种玉米的化肥、农药)、运输等等,受其影响其他环节都可能涨价,这种涨价的结果,倒过来又促使猪肉价格进一步上升。因此,在价格上涨的条件下,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利可图的,都在提供趋利空间,也为过剩资本的涌流提供了增值机会,所以房开商办养猪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一旦价格下跌,热钱和套利的过剩资本将是跑得最快的。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套利。

  猪粮比价规律

  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适应的规律,专家将其归纳为猪粮比价规律。一般公式是将活猪价格每公斤7元、猪粮比价5.5∶1作为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在这个公式中,活猪市场价格定位为每公斤7元,当每公斤活猪的价格卖5.5元,每公斤玉米(粮食)的价格卖1元时,养猪利润在盈亏平衡点上,不赚也不赔。当活猪市场价格低于每公斤7元,玉米价格高于每公斤1元时,很多养殖户会放弃养猪;又当活猪价格高于每公斤7元,而玉米价格上升幅度低时,受利益驱动,大家就会多养猪。市场自身调节促进这种大起大落的作用往往比修复和治理这种波动的能力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04年猪肉价格上涨,部分地区肉价达到20年以来最高点。这一年底,生猪养殖大量攀升。到两年后的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6.81亿头,猪肉产量达5197万吨,同比增长3.7%。此时产业链的上游发生了异动,生猪的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价格因耕地减少和天旱原因开始攀升。到2006年玉米价格达到一个相对顶点。这时猪肉产量饱和,市场肉价没有上升空间,自然就消化不了玉米的涨价部分。唯一的出路就是生产(生猪)环节亏损,从而导致减少养猪。

             2007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存栏4.67亿头,下降0.3%,加上饲料涨价的推进,猪肉价格出现暴涨。这时已经是一个生猪生产周期(一年)之后了。当然这个结果从2006年生猪出栏6.81亿头和2007年一季度生猪存栏仅4.67亿头两个数字中就已经十分明显了。但对于养猪环节来说,“猪粮比价规律”,早就在发生作用:养猪户为减少亏损,只好减少养殖,结果当然是直接减少生猪存栏数。这种减少早就在一个养猪周期前为今天的肉价暴涨埋下了伏笔。

  虚拟资产拉高实物价格

  肉价上涨只是物价轮番上涨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食品价格以高出其他商品价格的两倍多的速度上涨。比上年同期上升10%。从那时起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加速变化,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加上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条件逐渐形成,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也不断加大。时至今日,我们回过头去看是不难发现,在物价的轮番上涨中,虚拟资产价格拉高物价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从经济学上说,猪肉是末端消费品,短时的通货膨胀不会马上传导到这里,价格信号必须传导到饲料才会引起养殖户真正的价格敏感,而饲料的生产又取决于劳动力、种子、化肥等价格的变化,并需要一个作物生长期才能传导过来。因此,猪肉价格上涨,意味着并非短期上涨,而是一个趋势在逐步形成。这个趋势的成因除了传统的市场决定说的影响不会变之外,大量涌流的过剩资本和中国资本流动性无时不在窥视着任何一个农产品的造利环节。

              一旦出现机会就会涌入套利,譬如前几年的普洱茶,近些年的大蒜、绿豆等产品的不正常涨价,无一例外都被当成过为炒作套利工具。从前几年火爆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出,巨大的流动资本早已开始重估中国股票、债券、地产等虚拟资产的价格,拉动了资产的暴涨。资产价格拉高又带动了消费品价格的拉高。除了国内价格上涨外,还受国外价格上涨的影响并相互传动和影响着。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对资本流动性的虚拟作用尚无有效防控方法,因而宏观价格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亟待完善。

作者: 贵州省统计局总经济师  潘康/贵州日报